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陳武丨壹心理專欄作家你認為愛情是壹首詩還是壹部小說呢?“壹首詩”和“壹部小說”在此都只是壹個語言隱喻。“壹首詩”對應(yīng)“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吾唯壹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壹部小說”對應(yīng)“想和你壹起慢慢變老,不管歲月多寂潦,世事變換了多少...
陳武丨壹心理專欄作家
你認為愛情是壹首詩還是壹部小說呢?
“壹首詩”和“壹部小說”在此都只是壹個語言隱喻。“壹首詩”對應(yīng)“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吾唯壹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壹部小說”對應(yīng)“想和你壹起慢慢變老,不管歲月多寂潦,世事變換了多少,只要我們真心擁抱”。
前者偏向于壹場美好的遇見,后者偏向于壹場攜手的旅程。前者認為愛情是與那個對的人的完美結(jié)合,后者認為愛情是與那個她/他共同成長。
不同的愛情觀,不同的親密關(guān)系。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那些更傾向于認為愛情是與那個對的人的完美結(jié)合的人,在面對雙方的沖突時,更加的沮喪,對親密關(guān)系的滿意度更低。
在愛情中,期待完美的遇見和靈魂的伴侶可能對未來的親密關(guān)系是不利的。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詩歌也是壹樣。生活不是詩歌,愛情也不是詩歌,詩歌是追求意境和詩意的,而愛情除了詩情畫意,更多是風雨同行。
認知失調(diào)理論認為,人必須把自己心里想的和自己的行為統(tǒng)壹起來。如果,心里想的和自己的行為不壹致,人就會非常焦慮和痛苦,就要么改變自己的想法,要么改變自己的行為,以使這兩者協(xié)調(diào)壹致。
如果,你認為對方就是你最美好的遇見,當這種想法遭遇生活的平常時,當遇到爭吵時,當遇到困境時,你不得不懷疑,懷疑她/他不是你該遇見的那個人。于是乎,你害怕了,擔憂了,淡漠了,無所謂了,最后分手了。因為,你如果不愿意改變這種靈魂伴侶的想法,就只能選擇放棄去繼續(xù)尋找。
如果,你認為對方與你去共同經(jīng)歷壹段旅程,共同成長,你可能已經(jīng)預見前面的荊棘、坎坷和不是那么漂亮的風景。當風景不好的時候,你沒有沮喪,也沒有心急,因為她/他便是你最美的風景。壹起陪伴,壹路同行,不經(jīng)意間,你們,裝點了風景,也裝點了以后的回憶。
詩歌是短暫的,海誓山盟、風花雪月、舉杯望月,都是壹瞬。只怪詩歌把愛表達得太過明白,也太過完美。唯有平凡的世界,在講述平凡的人、樸實的愛。歲月最長情。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吾唯壹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他是無與倫比的才子,也有著詩歌般的愛情。終究,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誰才是他靈魂的伴侶呢?
原spike,w.s.l.,norbert,s.(2014).framinglove:whenithurtstothinkweweremadeforeachother.journalof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54,61╟67.
陳武專欄·心聲
壹心理專欄作家,“心理學與生活”(psy_life)創(chuàng)辦人,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在讀。關(guān)注“心理學與生活”,請掃描貳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