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心躁狂癥的治療愿會傷人嗎?

更新日期:2021-08-21 13:52:21  來源:pltea.cn

導(dǎo)讀熊玲|壹心成都熊玲心理咨詢機(jī)構(gòu)心愿有壹個老母親她壹共有叁個小孩,兩個女兒特別能干孝順,壹個兒子有些窩囊無能。兩個女兒常常塞錢給老母親讓她買好吃的,可老母親又特別疼小孫子,于是常常把女兒給的錢又去塞給了兒子...

熊玲|壹心成都熊玲心理咨詢機(jī)構(gòu)

心愿

有壹個老母親她壹共有叁個小孩,兩個女兒特別能干孝順,壹個兒子有些窩囊無能。

兩個女兒常常塞錢給老母親讓她買好吃的,可老母親又特別疼小孫子,于是常常把女兒給的錢又去塞給了兒子,讓他給小孫子買吃的。

鄰居氣不過就去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大女兒,大女兒說她給媽媽錢就是為了讓媽媽高興,她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如果媽媽把錢省給兒子和孫子能夠換來她的開心和尊嚴(yán)的話,那這個錢就算花得值得。老母親聽了大女兒的話特別高興,她說看著孫子吃比自己吃香多了。

過了壹個月,貳女兒回來了,她知道了這個秘密后非常生氣,于是她天天守在家里教訓(xùn)開導(dǎo)老母親,規(guī)定她給自己買吃的買喝的,而且非要看著她吃下去不可,老母親氣得什么都吃不下,最后抑郁而死?!?/p>

壹個人擁有他想擁有的是最開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

心愿會傷人嗎

心愿會傷人嗎?

引用小故事《心愿》來說說“心愿”這玩意,它跟理想、向往、自尊、自信之類壹樣,是心理感覺的東西,它們既好也不好,既看得見也看不見,既抓得著也抓不著。之所以說它是玩意,是因玩意的東西不太好說。沒有它不行,有了它也麻煩,甚至它要人的命。

論證以上說法,首先從故事《心愿》就看出了答案。

再從《心愿》主要人物的心愿來解讀心愿這玩意:

⑴老母親,壹路風(fēng)霜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晚年。她的心愿很單純很質(zhì)樸,不外就是疼愛孫子,跟孫子壹起玩,看著孫子吃東西就很高興,有壹種滿足感。而這樸素的愿望背后,有著老母親深厚的愿望:壹種被依戀,被依賴,被重視,避免孤獨的需要。她關(guān)愛著孫子,就能像以前關(guān)愛著(撫養(yǎng)著)兒女壹樣,可以滿足自己母愛的強大感和重要感的需要;借著疼愛孫子的種種表達(dá),可以找回親子間的溫馨、力量和血濃于水的幸福感。所以,能夠以她的方式愛孫子,就是她想擁有的愿望,實現(xiàn)了就最開心。老母親這壹心愿,也實現(xiàn)過開心過,可惜好景不長,且命運悲慘。

老母親謝世,不是老死不是病死,是抑郁而死。抑郁,它縮寫了“壹個人擁有他想擁有的是最開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但也是要命的悖論。

老母親的悲慘在于:她本可以擁有她想擁有的心愿,但不是她個人說了算。幫她實現(xiàn)心愿的是女兒,封殺她心愿的也是女兒。她有能力足夠好地養(yǎng)育兒女,卻少有左右自己命運(心愿)的掌控力。悲劇的禍?zhǔn)姿坪跏琴E女兒,但悲劇釀成的成因是復(fù)雜的。

《心愿》故事像壹部小說的縮寫,雖是高于和夸張于生活的故事,但卻透視了生活哲理的諸多真實。

⑵大女兒,是《心愿》的理想人,在她身上沒得說,很棒!任何小說或電影或電視,都絕對要塑造壹個或幾個理想人物。生活中雖然有我們敬羨的大好人,可是太少。所以人們才那么迷戀榜樣、英雄、偶像,才那么沉醉聽歌、看傳奇、打游戲、拜佛誦經(jīng)、寫詩讀小說、做白日夢……想想,娛樂界為何要包裝明星?網(wǎng)絡(luò)游戲為何有市場?金庸小說為何迷倒壹大片人?《哈里波特》《英雄》《赤壁》等為何有創(chuàng)紀(jì)錄的票房?

心愿的魅力!你有多少迷戀的幻想對象,有多少迷戀感情的沖動,就有多少心愿在涌動,就有多少理想在召喚。

可心愿或理想這玩意,不是說實現(xiàn)就能實現(xiàn)的。不能實現(xiàn),又挺讓人感覺壓抑和痛苦。咋辦呢?迷戀你想迷戀的人,沉醉你想沉醉的事情,在那里,盡可以滿足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愿望,可以實現(xiàn)我們在現(xiàn)實中諸多無法實現(xiàn)的心愿。

雖說這是幻想,但能夠變相滿足心愿?;孟胧侨说男睦憩F(xiàn)實,作為人類的生活,心理現(xiàn)實必然存在。現(xiàn)實中還是有“大女兒”那樣的人,他們的心愿,就是善解人意,也盡可能幫助別人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這樣情況下,滿足心愿是雙贏的。

⑶貳女兒,《心愿》的肇事者,類似小說電影里的惡人。其實她也是壹個大好人,她跟大女兒壹樣孝敬母親,而且她愛憎分明,討厭兄長的無能,埋怨母親省吃儉用慣養(yǎng)孫子,她心疼母親,教育母親不要嬌慣兒孫要善待自己,敦促母親必須把姐妹倆給的孝敬消化到骨髓。

她義無反顧表達(dá)著她的心愿:孝順母親,拯救母親??伤趯崿F(xiàn)自己心愿的同時,扼殺了母親的心愿。這壹意義上,她是無意識殺死母親的兇手。不,應(yīng)該是她的“心愿”害死了母親。

相對于母親,她是無私的、耿直的、善良的自私者,她不知母親的心愿,只管自己的心愿,要命的是她把自己的心愿強加給母親。心理學(xué)叫這是病理性投射。如果說貳女兒的好心鑄成了母親的惡果,那么貳女兒的好心是病態(tài)的好。無知母親真正想要的,就是不可原諒的過,強迫母親接受她的病態(tài)好心,更是不可饒恕的行為。

《心愿》故事影射了貳女兒做法的社會倫理學(xué)含義:她的幸福(心愿)建立在了別人的痛苦之上。

話說回來,老母親為啥不可堅持大女兒的意見,而要屈服貳女兒的做法呢?如果倒回歷史,解決問題最徹底的辦法是拳頭硬的說了算,但從發(fā)展眼光看,用拳頭或強勢解決問題的人,要么是低素質(zhì)人的逞能,要么是受欺壓者無奈之下的壯舉,要么是施虐狂碰到了受虐狂,要么是拯救者遇上了受難者。老母親或許是后者。屈服壹個人無理的強迫行為,或妥協(xié)于壹個人病態(tài)的好心,也說明屈服者存在缺乏自主個性和自主觀念等軟弱點。若說老母親因貳女兒致心愿壓抑,再致抑郁而死,也有她自身的責(zé)任。

人就是愿望或欲望的動物。人與人有相同或不同的愿望,每個人都為自己的愿望活著,每個人都在為實現(xiàn)他的壹個又壹個心愿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死不瞑目者,多半是他在生時想擁有的沒擁有,想了卻的重要心愿未了,而抱憾遺恨的表情。

當(dāng)心愿在人心中擁擠時,心愿會有擠壓傷,人會感覺有內(nèi)心沖突和痛苦;

當(dāng)心愿作為強迫禮物外投射時,心愿對對象是溺愛的病毒;

當(dāng)心愿固著為自戀需要時,心愿是人成長的絆腳石;

當(dāng)心愿成為控制對方的內(nèi)在動力時,心愿是破壞關(guān)系的利劍;

當(dāng)心愿成為滿足私欲而攻擊他人的手段時,心愿是制造矛盾戰(zhàn)爭的暗器;

當(dāng)心愿建立在壓迫他人心愿的基礎(chǔ)上時,心愿是害人的殺手。

只有,

當(dāng)心愿是利人時,心愿才似愛的甘泉,美了別人也養(yǎng)了自己;

當(dāng)心愿是利己也利人時,心愿才如智慧的嶄露,成就了別人也成長了自己。

實現(xiàn)這種心愿的前提,是需要知己知彼的心愿,并有滿足心愿的實際能力。

本文來自壹心理專欄·成都熊玲心理咨詢機(jī)構(gòu)。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熊玲、微信:xl200601。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