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聰明的媽媽會“示弱”

更新日期:2021-08-26 08:40:36  來源:pltea.cn

導讀缺乏責任感、不能自強自立、對他人漠不關(guān)心……這些標簽經(jīng)常被貼在一些孩子和年輕人身上。一項針對私立小學學生的自理能力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家長或保姆每天給孩子整理書包的占68%,給孩子洗腳的有82%,幫著穿衣服的有79%,...

缺乏責任感、不能自強自立、對他人漠不關(guān)心……這些標簽經(jīng)常被貼在一些孩子和年輕人身上。一項針對私立小學學生的自理能力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家長或保姆每天給孩子整理書包的占68%,給孩子洗腳的有82%,幫著穿衣服的有79%,每天開車接送孩子的更是高達95%。父母代替孩子,像超人一樣無所不能,會限制孩子的成長,剝奪其生長空間。

其實,孩子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脆弱,從發(fā)展心理學角度看,兩三歲的孩子看見家人掃地、鋪床、幫他/她穿衣服的時候,就會趨向于嚷著“讓我來”。而當其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就會表現(xiàn)出得意、高興等情緒,出現(xiàn)自尊、自豪等自我肯定的態(tài)度。因此,父母一定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意向,給予鼓勵和支持,使其獨立性不斷發(fā)展。因此,在適當?shù)臅r候?qū)W會示弱,是每一位媽媽的必修課。

1.巧妙提問多啟發(fā)。媽媽不要當孩子的“百事通”。比如花兒為啥是香的,草兒為啥是綠的,鳥兒的叫聲為啥那么好聽,當孩子好奇地問出這些問題時,媽媽大可不必張嘴就答,更不需要開電腦求助搜索引擎。此時不妨也帶著好奇的神態(tài)問問孩子:“媽媽也不太知道,要不你告訴媽媽你的想法?”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就拿出《十萬個為什么》,或者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教他如何自己找答案。

2.假裝健忘常裝“笨”。小汽車去哪兒了,衣服要穿哪一件,書包里需要放哪些東西,如果孩子時常找不到東西,或者想不起要做什么,媽媽千萬不要急于幫忙,要讓孩子自己回憶,自己處理。有時,媽媽甚至可以主動裝裝傻。比如睡前講故事,媽媽就可以說:“昨天我們把《格林童話》放哪兒了?寶寶幫忙拿過來好不好?”“聰明的寶寶肯定知道書在哪里,要不去書柜里翻翻?”孩子都有自我證明的愿望,此時多半會樂顛顛地找書。

3.家務(wù)小事會“偷懶”。像開關(guān)燈、開關(guān)門、幫著拿碗筷之類的小事,媽媽完全可以“偷偷懶”,讓孩子去做。飯菜端上桌,媽媽可以故意不拿碗筷,等全家人坐好后問孩子:“寶寶說桌子上是不是少了什么?”鼓勵孩子去碗櫥取碗筷。再比如傍晚時分屋里越來越暗,媽媽也可以“偷懶”讓孩子去開燈。

4.遇到困難袖手看。孩子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小到玩具開關(guān)不會開,大到在外面跟小朋友鬧矛盾,此時,媽媽最好“袖手旁觀”,指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比如玩具車不亮了,孩子來求助,媽媽就可以說:“媽媽也想玩,你可以幫媽媽修一下嗎?”等孩子翻過來倒過去地查看時,媽媽可以一起研究,啟發(fā)孩子打開開關(guān),或者換電池。

5.引導家人來求助。媽媽也可利用合適的時機,引導家里其他人來求助孩子。比如爺爺來家里做客,電視機不會開,媽媽就可以說:“咱們家電視機怎么開,爺爺剛來不知道,要不去問問寶寶呢?”家人也最好配合著去問孩子,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