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最好這樣做

更新日期:2021-08-26 21:19:32  來源:pltea.cn

導(dǎo)讀朋友打電話說她老公做了一件蠢事。今天因為她忙,所以就讓老公去幼兒園接兒子。放學(xué)后,兒子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墒?為了搶先,一個小男孩一著急,就動手打了她兒子。考慮兒子平時膽小,于是她老公特意出頭...

朋友打電話說她老公做了一件蠢事。

今天因為她忙,所以就讓老公去幼兒園接兒子。放學(xué)后,兒子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墒?為了搶先,一個小男孩一著急,就動手打了她兒子。考慮兒子平時膽小,于是她老公特意出頭給兒子“做主”,對打人的小朋友說:“不能打人,再打人叔叔要打你了?!眲傉f完,那個孩子就哭了起來。

不僅如此,她兒子也很生氣,說爸爸嚇哭了自己的好朋友。

擔心孩子被欺負,所以才著急介入,卻沒有想到好心辦壞事。

孩子被打了,父母在場的話,第一時間是想通過自己的力量來保護孩子,可這樣處理并不得當。何況父母也不可能做到時時刻刻陪著孩子,有時,孩子之間的沖突發(fā)生就在剎那間。

當孩子被打了,父母該如何做,又該教孩子如何做,這都藏著為人父母的智慧。

01

孩子都是父母手心中的寶,在得知孩子被打了,父母的做法也很重要,直接影響了孩子處理事情的態(tài)度。

首先,應(yīng)該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被打了,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蹲下來,詢問孩子打在哪里了,疼不疼。

有次在公園里看見這么一幕,兩個孩子在一起玩沙子,因為搶鏟子,男孩打了旁邊的小女孩,小女孩哭著看向媽媽,可她媽媽卻說:“哭什么啊,哥哥只是輕輕打了一下,又不疼?!?/p>

不管和多熟悉的人在一起,一旦自家的孩子被打了,父母都不應(yīng)該否定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也盡量不要說“沒事”、“不怕”等話,因為這些話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感受被父母否定,就會讓孩子誤解:我不能說疼,我也不能哭;一旦這樣做,父母就不喜歡我了。那孩子即使以后被欺負,可能也會選擇對父母隱瞞。

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洞察孩子的內(nèi)心。如果他很難過和傷心,先安撫,等他平靜了,再告訴他如何面對被打這件事。如果孩子根本不把這個當回事,家長也不必放在心上。粗暴地介入,反而給孩子增加了麻煩。

小區(qū)里,有兩個老太太經(jīng)常帶各自的孫子在一起玩。有一天,兩個小家伙因爭玩具,打了起來,其中一個小孩臉被抓了。

第二天,兩個小朋友遇見已冰釋前嫌,可孫子被抓的老太太卻較勁,不愿意讓孫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小男孩看上去特別難過。

其次,嘗試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美國的著名心理學(xué)家喬治·斯派維克經(jīng)過25年對幼兒的研究,特別對那些幼兒園的孩子觀察,最后,他發(fā)現(xiàn):最能自己解決問題的孩子,常常是那些人際關(guān)系好、學(xué)習(xí)成績也較好的孩子。因此,他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

擁有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即使在解決問題時失敗,他們未來也能更冷靜地面對困難,也更容易成為懂得找到最佳解決方案的人。

如果不是發(fā)生嚴重的沖突,父母盡量不要沖在最前面,而是給孩子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面對這件事。

心理學(xué)上有個詞叫“消極受害者”,說的是孩子比較膽小、退縮,如何鼓勵都不敢反擊,既可憐又懦弱,可能和保護者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告訴孩子處理被打的正確方法,一旦發(fā)生這樣的事,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學(xué)著去面對和處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會掌握規(guī)律——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哪些會激化矛盾,導(dǎo)致更多的問題,這種技能會讓孩子學(xué)會更好地與別人交往。

和同齡人在一起相處,這也是一項社會技能,解決矛盾、化解沖突,也是一堂生活課。

再次,事后溝通,給孩子處理問題的底氣。

孩子被打這件事,不管是什么情況,父母都要找一個合適的時間,比如睡覺前,或者是吃飯時,和孩子聊一聊,他是怎么想的。

如果孩子不在意,家長也可以坦然面對。如果孩子覺得很委屈,家長就需要開導(dǎo)一下,安撫孩子,幫他們一起找到合理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告訴孩子,不管怎么樣,父母都是站在你這邊,給你無條件的支持。

02

父母在盡可能的范圍,都會保護孩子周全,避免一切會傷害他們的情況發(fā)生。

可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會獨自面對很多狀況,聰明的父母會教會孩子有“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而不是時時刻刻提心吊膽。

即使孩子沒有打人的動機,但是,一定要有預(yù)防被打的意識,自我保護措施一定要做足。

為了應(yīng)變被打的情況,父母應(yīng)該教會孩子如何去自保呢?

①語言警告和適當?shù)姆磽?/p>

告訴孩子不管什么情況下,被打了一定要開口說話,說:“打人是不對的,你要再打我,我就會打你。”

這句話有時比“打回去”更有震懾力,會讓對方冷靜下來,考慮一下自己再打會怎么樣。

如果遇見熊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zhàn),除了語言警告,也要適當?shù)姆磽簟?/p>

很多父母教孩子反擊的時候,只有簡單的三個字“打回去”,卻不告訴孩子,具體該如何去做。告訴孩子具體的方法,孩子才不會懵,被打以后才會有對策。

父母可以在家里和孩子玩打人的模擬游戲。父母和孩子分別扮演打人者和被打者。當孩子被打的第一次,要告訴孩子說:“你不能打人,再打我就還手了!”聲音要大,氣勢要足,震懾住打人者。如果打人者沒有被震懾住,孩子第二次被打,這時父母要教給孩子果斷還擊。當然,這個還擊是有技巧的。

公安大學(xué)心理學(xué)教授李玫瑾教授說:

被欺負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負別人的熊孩子會一而再而三地欺負別人,因為好玩。

在《開講啦》節(jié)目里,李玫瑾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孫女剛?cè)ビ變簣@被打的事。小孫女剛上幼兒園一個月就被一個小男孩抱起后扔下,頭被磕腫了。

她告訴小孫女,下次,再遇見這種被別人抱起打的情況,就可以用兩只手拽對方的耳朵,對方覺得疼,肯定就會松手了。

但是,如果孩子很排斥“打回去”,甚至有點害怕,父母一定不要逼迫孩子,和孩子好好溝通。因為在父母的壓力之下,有的孩子可能變成“憤怒的反應(yīng)型攻擊者”,讓孩子失去理智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②借助外力保護自己

并不是所有情況都適合“打回去”。當出現(xiàn)“敵強我弱”的局面,無法進行自我保護讓自己不受傷害,就得讓孩子學(xué)會尋求外力保護自己。

老師或父母都是最好的選擇,當然,如果這兩個角色的成年人都不在場,可以找其他人士的大人來保護自己。

有一次,言寶在幼兒園做操,因為不小心碰到了旁邊的小朋友,還沒來得及道歉,就被對方打了臉。

小朋友個子明顯比言寶高,如果兩個人打起來,言寶明顯不是對手。很欣慰,言寶牢記我平時的教導(dǎo),及時去尋求了老師的幫助,避免了一場“慘敗”的戰(zhàn)爭。

③遇見熊家長和熊孩子,可以認慫

當孩子被打了,父母出面和對方家長都沒有辦法溝通。甚至,對方用更惡劣的謾罵行為來解決,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而且也要告誡孩子,遇見撒潑的孩子,也要認慫,切不可硬碰硬。

杭州一家商場的友樂園內(nèi),一名女孩不小心踩了一個小男孩的腳,即使女孩的媽媽一直在道歉,可是,小男孩的媽媽不依不饒,歇斯底里地咆哮。

當時,小女孩的媽媽選擇了報警來保護自己和孩子。

03

不管是在學(xué)校,還是出門在外,和其他人相處,這些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小社會”,矛盾沖突難免,被打也難避免。父母最好的態(tài)度,是遇事不著急;孩子最好的底氣,是遇事有方法。

父母愛孩子,則為之計深遠。避免孩子被欺負的最好方法,就是帶他們鍛煉身體,身體有力量,心里才有膽量。

傾聽孩子的內(nèi)心,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拳頭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是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卻是孩子行走“江湖”最好的勇氣,也是孩子最有力量的反擊。

作者:多多黛

來源:積木育兒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