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你好,李煥英》父母與子女的愛一直都很沉重

更新日期:2021-08-30 21:05:42  來源:pltea.cn

導讀電影《你好,李煥英》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卻耐人尋味。女兒賈曉玲從小就沒給媽媽省過心,在媽媽遭遇意外車禍后,她悲痛難言,趴在病床前失聲痛哭:“我當你一回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有過?!碧幱诒罎顟B(tài)下的賈曉玲,竟意外穿越回到1981年,和年輕時的媽媽李煥英相遇,成為好姐妹。賈曉玲想盡辦法讓媽媽更高興,付出種種努力想要改變媽媽的命運,即使代價是讓自己不出生在這個世界...

電影《你好,李煥英》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卻耐人尋味。女兒賈曉玲從小就沒給媽媽省過心,在媽媽遭遇意外車禍后,她悲痛難言,趴在病床前失聲痛哭:“我當你一回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有過。”處于崩潰狀態(tài)下的賈曉玲,竟意外穿越回到1981年,和年輕時的媽媽李煥英相遇,成為好姐妹。賈曉玲想盡辦法讓媽媽更高興,付出種種努力想要改變媽媽的命運,即使代價是讓自己不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目前這部電影的票房和口碑都非??捎^,賈玲第一次當導演就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得益于她的真誠和真情實感。正是因為母女間的這份簡單、純粹、真摯的情感內(nèi)核觸碰了人們內(nèi)心柔軟的地方,打動了千萬觀眾。再反觀春節(jié)檔的其他幾部影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真情實感勝過一切特效和技巧,情感的傳遞才是第一位的。

但是在看過賈玲的同名小品和電影之后,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在小品和電影中隱藏著賈玲深深的悲哀,在意外喪失母親之后她似乎一直沒有完完全全的走出來,所以她一遍又一遍用自己的方式來哀悼自己的母親。這部電影仿佛就是一個完成哀悼的大型心理劇。賈玲自己在采訪中也說過,排了小品《你好,李煥英》之后,她覺得自己已經(jīng)放下了一些,所以又用四年的時間再拍了同名電影。為什么賈玲會有這么強的動力呢?我想也許時因為在母親喪失這個事件中,她的內(nèi)心有十分強烈的內(nèi)疚和自責。弗洛伊德在《哀傷與抑郁》中也指出:(喪親)這種情感重負不能立即放下,以至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對喪失客體投注的能量仍在精神上起著作用,每個在力比多中與客體相關的回憶、期待均在不斷地重復、轉譯并釋放。

電影中,大家從中感受到無私的母愛,特別是最后的那句“我的寶…”特別的打動我。但是大家也看到電影里女兒賈曉玲從來都沒讓媽媽高興過,媽媽常常說的一句話是;“你什么時候可以給我長點臉。”媽媽從女兒身上感受到的情緒也許隱含著失望,雖然媽媽給予了她最大的包容,即使她做了假的錄取通知書,媽媽也沒有發(fā)火。如此包容的媽媽,和“一點也不讓媽媽省心”的孩子,似乎這樣的孩子應該感受到媽媽最無私和最無條件接納的愛,但賈曉玲卻在內(nèi)心中充滿了對媽媽的愧疚和自責。所以穿越之后,使用了一切方法,讓媽媽戰(zhàn)勝王琴成為全廠第一個買電視機的人;讓媽媽帶領“打鐵娘子隊”去和“鐵娘子隊”比賽排球;千方百計地撮合媽媽和廠長的兒子走到一起……所有這一切,都是想讓媽媽在今后過上不一樣的人生。

為什么呢?因為媽媽的包容和付出,隱含著巨大的自我犧牲。電影中就有一個鏡頭,李煥英送女兒時,給女兒買了她愛吃的肉包子,可自己卻在雪天舍不得車票錢而頂著凜冽的寒風冒雪步行回家。這樣的母愛固然偉大,讓人感激涕零,但這種過度的自我犧牲,會在無形中給女兒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鎖,讓女兒因無法滿足母親的期望(如成績好,上名牌大學)而心生內(nèi)疚。在母親突然意外離世后,這種強烈的情感會讓孩子自責、自怨,并且覺得自己應該受到懲罰。所以我們看到賈曉玲在母親的病房里崩潰痛哭:“我當你一回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有過。”弗洛伊德在《哀傷與抑郁》中指出:愛的客體喪失后自責為代償?shù)闹饕问?,它仍是表現(xiàn)對愛的客體渴求的一種形式。正是因為自責和內(nèi)疚感如此之大,賈玲才一次次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對母親的強烈情感。這個情結就像一個敞開的傷口,需要通過多次的努力來看見、宣泄、完成和修通。

但我想作為母親的李煥英一定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一直沉溺在哀傷中,也不要自己的孩子因為自己的離世產(chǎn)生那么巨大的內(nèi)疚和自責,那作為一個母親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母親是女兒的榜樣,母親一直在用自己的“身教”告訴自己的女兒如何成為一個女人。如果她自己都沒有喧囂而華麗的活過,又如何指望女兒可以過上精彩的人生呢!

我這里所指的喧囂而華麗并不是指鮮衣怒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這一代人的時代限制,但是在任何的限制下,也可以盡量做成有價值的事情,把自己活成一個有故事的人。很多50年代的媽媽們這一輩子過得都不太好,但是他們也可以像電影中的李煥英一樣給孩子傳遞自己的樂觀、堅持、友善,傳遞那種即使在困難年代依然可以把生活過得活色生香的堅韌。

其次,不要過度犧牲,特別要梳理好自己的情緒。

過度的犧牲往往蘊含著對孩子過度的期待,這種“弱勢控制”會讓孩子備受煎熬。有的母親還常常在生活的煎熬中,喪失了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力,把自己的焦慮、暴躁、不耐煩、冷淡、敷衍、鄙視等等情緒傾瀉在弱小的孩子身上,這往往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看不見的傷害。

第三,遵循孩子心理成長的規(guī)律,特別是在孩子青春期之后,不必做一個完美的母親。對媽媽的感覺是她不過冷,也不過熱,感情不會太滿,情緒也不會過激,她能原諒小錯,也能寬容不完美,她不愛說教,更不會亂發(fā)脾氣,她普通又不普通,她偉大又不偉大。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