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溝通表達 > 正文

學生因成績差而自殺,別再用內疚感控制你的孩子了

更新日期:2022-05-05 13:59:00  來源:

導讀  江西一名初二的學生因為成績差而選擇了服毒自殺,他留了一封遺書,上面寫著他因近幾次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感覺對不起父母,每天壓力都很大,所以想要了解自己的生命以求得解脫?!?..

  江西一名初二的學生因為成績差而選擇了服毒自殺,他留了一封遺書,上面寫著他因近幾次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感覺對不起父母,每天壓力都很大,所以想要了解自己的生命以求得解脫。

  廣西一個高三的學生因為高考成績不理想,覺得愧對家人,給家人發(fā)了一條道歉短信之后也選擇自殺。

  這兩名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覺得內疚,感覺對不起家人,最終走上了絕路。這些事情看起來讓人不可思議,實際上是我們低估了內疚的力量。有心理學家曾經指出:“無意識的內疚感所產生的能量幾近死亡,對人的生命力有著毀滅性的打擊,無數人因羞愧和內疚而自殘、自殺”。

  最近一位女性朋友的經歷也證實了這一點。她今年快四十歲了,本科畢業(yè),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有一個溫馨的家庭。但她經常覺得不快樂,她的不快樂主要是和媽媽有關。

  她小的時候家里經濟條件很差,當時她和姐姐都讀初中,她上初二,姐姐讀初三,成績都不錯。當時家里的情況是只能負擔起一個人上高中的學費,父母讓她們兩個商議。她很難過,她提出了輟學的請求,但是被姐姐極力制止了。最后姐姐堅持放棄了讀高中的機會,選擇去南方打工。

  從那之后,她就感覺很對不起自己的姐姐,她學習更加努力了,并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好大學,不辜負姐姐的一片苦心。在家里她也很懂事,完成作業(yè)之后她就幫著大人干農活兒,做家務。

  一次假期,她在棉花田里幫著媽媽摘棉花??粗_得白花花的棉花,她很高興,邊摘棉花邊哼起了小曲兒。她媽媽聽到了,卻一副厭棄的表情,厲聲說道:“唱唱唱,你怎么那么開心啊!想想你的姐姐,她一個人在南方吃不好,住不好,每天還要拼命工作。這一切不都是因為你嗎?你還唱歌,看你多開心啊……”

  媽媽的一番話讓她瞬間傻了,她不知道怎么形容當時的感覺——震驚、羞愧、傷心、憤怒,總之很復雜。媽媽當時的表情和語調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里,她沒有說話,也不知道說什么,她把這些情緒都壓在了心里,低著頭默默地干活,再也不說一句話。

  從那天起,她不僅不愛說話了,也不怎么笑了。她在家里時除了吃飯和休息,其余時間都是在學習和干活兒。在學校里也是,她不再像以前那么開朗,她拼命學習。她內疚極了,她認為是因為自己的存在才讓姐姐無法繼續(xù)上學,姐姐受的苦也是因為她,她不能笑,不敢笑。

  她最怕的就是考試分數不理想,她總會想到如果自己成績不好,就對不起姐姐,對不起父母,她的壓力特別大。進入高中之后,她的壓力與日俱增。她說,有一段時間,她產生了十分強烈的自殺的念頭。最終,還是內疚感救了她,她認為如果自己就這樣死去,實在對不起父母的生養(yǎng)之恩,于是就暫時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只是后來,她形成了習慣。她總是那么嚴肅,同學說她不愛笑,同事說她不愛笑。后來,老公和孩子也經常問她為什么不開心,其實什么事都沒有,她只是笑不出來或者經常忘記了笑。

  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想要做出改變,只是太難了。她學習了很多心理學的知識,又找了心理咨詢師,付出了很多努力,才慢慢消除了深植于心的內疚心理。后來她也終于有勇氣和姐姐、媽媽好好聊了聊當年的事,最終她的內心徹底輕松了。

  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這位女士一樣幸運。大多數被內疚感支配長大的孩子活得都很痛苦,他們有的總是習慣于討好他人,有的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有的還會產生心理問題。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聽話,總是有意無意制造孩子的內疚感。孩子想要買一個玩具,他們說孩子不懂事,不體諒大人掙錢多辛苦;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大人向孩子無休止地灌輸自己的付出和辛苦;小孩子不小心做了錯事,大人不依不饒,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產生內疚感,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些方法往往很有效,總能讓孩子體會到內疚感。內疚是很痛苦的,為了逃避這種痛苦,孩子就會放棄自我,做出大人所期待的行為來討好他們,成為一個被內疚感支配的人,進而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說到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沒有誰虧欠誰,平等相處才是最好的模式,親子關系也不例外。不給孩子制造內疚感并不代表孩子不用為他們的錯誤擔責,只是家長在引導孩子時應該就事論事,點到為止,不要讓孩子一直處在內疚控制中。否則,他們的心里會壓著一座大山,難以體會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