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青春期心理問題]暴力的心理動力學分析

更新日期:2021-08-27 15:46:40  來源:pltea.cn

導讀人有一種氣質(zhì),叫作“寧可站著死不愿跪著生”,指的就是要活得明明白白,即便遭懲罰或處死,也要知道自己錯在哪里,死也要死個明白。戰(zhàn)爭有勝敗,但人們更愿直接交鋒,哪怕結(jié)果是慘?。簧虉龅妮斱A,人們更能面對公平公開的競爭,能接受公然競爭的倒閉,難以忍受不明不白(如因?qū)κ职档仄茐模┑氖?;夫妻打架,知道疼在哪里,也知道?..

人有一種氣質(zhì),叫作“寧可站著死不愿跪著生”,指的就是要活得明明白白,即便遭懲罰或處死,也要知道自己錯在哪里,死也要死個明白。戰(zhàn)爭有勝敗,但人們更愿直接交鋒,哪怕結(jié)果是慘敗;商場的輸贏,人們更能面對公平公開的競爭,能接受公然競爭的倒閉,難以忍受不明不白(如因?qū)κ职档仄茐模┑氖。?u>夫妻打架,知道疼在哪里,也知道為何要打或被打,能預測結(jié)果并掌控輕重。而夫妻冷戰(zhàn),卻是一種不痛不癢的怪痛,讓你感到憋悶,躁動在心里不能發(fā)作,也無法預測何時何地是爆發(fā)的決口。

北京心理咨詢說,這就是冷暴力的厲害之處——痛不能讓你痛得痛快!讓你在損傷和慘痛下,還要承受死不瞑目的冤屈的折磨。

青少年的冷暴力,其暴力對象主要是重要關(guān)系人物或自己。從他們常見的拖沓(磨蹭)、逆反、離家出走來分析:首先,這些行為是一種被動攻擊行為。前面談到了,無論是外顯還是隱形暴力,都是基于憤怒等受挫性情緒。青少年處于自我認知和個性不成熟的階段,在情緒挫敗時,沒有足夠力量與強大的客體對抗。當偶爾的外向攻擊失敗,孩子自然會轉(zhuǎn)變攻擊形式。凡為弱勢者,一般選擇被動攻擊(冷暴力)比外向攻擊(暴力)要安全得多。難受的反而是被攻擊的對象。

其次,拖沓與任性的內(nèi)在動因是渴望接納。拖沓與任性是孩子抗衡父母的一種“姊妹”手段。任性的潛臺詞是:我有氣,我不想服從!拖沓的潛臺詞是:我討厭你催命鬼!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是以拖沓反攻擊父母的逼迫。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拖沓習慣,是關(guān)系人物用成人的時間效率觀念給命令和訓練出來的。任性是脾氣執(zhí)拗的硬性拖沓;拖沓是軟折磨似的任性。

任性與拖沓,都說明孩子內(nèi)心有對大人態(tài)度的不滿,有孩子渴望自由支配時間、被尊重、被承認和被肯定的嚴重失落。用心理動力學理解,孩子的拖沓與任性,是他們用來抵抗因關(guān)系人不接納自己的分離焦慮,是他們能感覺自己存在的無意識手段,是他們想引起別人關(guān)注、使自己顯得重要的一種心理補償。

北京心理咨詢師說,父母需要明白孩子的這些被動攻擊行為,透視了他們親子關(guān)系和教養(yǎng)模式里,是缺乏對孩子的情緒關(guān)愛,缺乏對孩子的信任和鼓勵的。

青少年的逆反、離家出走,更是孩子抗衡父母的回避性攻擊行為。其行為背后的動因仍是渴望接納。因為這樣的行為本身就說明了他們沒有被接納,至少在他們看來沒有被真正地接納。同時這些行為反映了親子關(guān)系的病理性:依戀缺失、愛的剝離。當被關(guān)愛被認同等愿望挫折后,孩子需要通過攻擊行為來釋放受挫的憤懣情緒,而我們可以通過孩子什么樣的攻擊行為,讀出孩子想表達的是什么樣的內(nèi)心情節(jié)。

所以做父母的,需要懂得孩子攻擊行為背后,真正受傷害和所需要的是什么?它存在什么意義?才能真正理解和幫助孩子,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學會理解和解決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地譴責或遷就孩子。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