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王金現(xiàn)丨壹心理專欄作家曾寫過壹篇《自殺,是得到的愛太少?》的文章。有讀者批評認為,父母并不真正理解小孩,反而指責、控制甚至在精神上虐待小孩。小孩在心理、精神上受到極大傷害,是導致小孩自殺的原因。確實,受到來自于父母的傷害,是如今小孩成長歷程中的壹個硬傷。小傷痛如不被愛、不被重視;大傷痛如被遺棄、被虐待;還有來自父母的期待壓力等等。小孩為何受傷?壹是源于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特別...
王金現(xiàn)丨壹心理專欄作家
曾寫過壹篇《自殺,是得到的愛太少?》的文章。有讀者批評認為,父母并不真正理解小孩,反而指責、控制甚至在精神上虐待小孩。小孩在心理、精神上受到極大傷害,是導致小孩自殺的原因。
確實,受到來自于父母的傷害,是如今小孩成長歷程中的壹個硬傷。小傷痛如不被愛、不被重視;大傷痛如被遺棄、被虐待;還有來自父母的期待壓力等等。
小孩為何受傷?
壹是源于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特別是諸如被愛、被滿足、被理解、被認同、被肯定等心理需求。更有甚者,小孩自己不僅得不到滿足,而且還要被要求去愛父母、去滿足父母的期待與愿望,為此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雖然現(xiàn)在經(jīng)濟條件好了,小孩在物質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極大甚至是過度的滿足,但心理、精神層面的需求則處于嚴重匱乏狀態(tài)。
貳則可能是僵化了父母的角色概念。常聽到有論調(diào)高唱父母之愛有多么的無私與偉大。說父母之愛是無條件的等等。而且在家庭中,小孩確實成為了小太陽,所有人都圍著轉。于是,在觀念上,小孩似乎認為:父母本就應當滿足小孩的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需求。于是,父母在角色上,被定義為壹切為小孩好,全部為滿足小孩照料小孩給予小孩愛而存在的人。
叁是理想化地期待父母為非普通人。小孩處于自我中心位置,把父母當作滿足自己需求的來源,而且期待父母在能力上,天經(jīng)地義地就能做得足夠好。比如給予恰當?shù)臐M足,并同時給予適當?shù)拇鞌。囵B(yǎng)出小孩健全的人格特質。于是,父母被架在能夠滿足小孩壹切的“超人”的位置。
因此,在殘酷的現(xiàn)實之下,小孩們難免覺得受傷了。
小孩們似乎很無辜,父母們更是感到惶惑。
父母把小孩當作小太陽,所有的家人都圍著小孩轉,盡其可能地滿足小孩的壹切物質需求。但是小孩們不僅沒有得到愛,卻受到了傷害。還要想自殺。是不是現(xiàn)在的小孩太以自我為中心了,太自私了,太不懂感恩了?
為了應對惶惑的家長們,社會上開始流行家庭教育的培訓。壹種是站在小孩的期待層面,讓父母不斷學習成長,從而成為“無我”的、能夠無條件地愛小孩的“足夠好”的父母;另壹種則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大聲叫喊要在小孩面前樹立威嚴,要教育小孩懂得感恩孝道。
兩種培訓都很盛行,似乎通過培訓學習成長,壹方就能成長為完人,從而全能地滿足另壹方的需求。例如培養(yǎng)“理想化”我父母,或者“圣賢”式的子女,滿足了弱者的期待心理,所以盛行。
在應對問題之前,首先要看清本質。
我想對小孩說出壹個并不太樂觀的真相,那就是:父母之所以要小孩,并不是因為小孩本身的原因,也不是因為愛你才生育你的。
請看壹些父母們關于為何要生小孩的分享:
“年齡大了就結婚了,結婚后發(fā)現(xiàn)別人都有小孩,所以也要想生壹個”。
“婚后夫妻之間感情淡了,所以想要有個小孩來增添家庭氣氛”。
“為了傳宗接代,延續(xù)自然生命吧”。
“養(yǎng)育防老嘛,到老了的時候,會有個照應”。
可見,他們雖然想要壹個小孩,但并非與你有關啊。而且,他們可能想要壹個男孩,但是你卻是個女孩。他們可能希望自己的小孩將來出人頭地,以實現(xiàn)他們無法完成的愿望??傊?,他們是為著自己的目的才生育小孩的。
至于你的到來,純粹是個偶然。壹個新生命到來了,他們欣喜、驚訝,甚至沮喪。因為,也許你給他們帶來了歡樂和希望,也許給他們帶來了壓力與失望。新的親子關系就這樣產(chǎn)生了,而在此之前,關系中就夾雜著來自父母的特殊的期待與目的。糾結吧?
之所以糾結,是因為在親子關系中雙方都有各自的需求希望被滿足。小孩有生理的、物質的、心理的、精神的需求。父母自身也有不同的需求。只不過,在親子關系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小孩的需求。
我還想說,親子關系中,父母照顧小孩,更多是出于責任,愛只不過是錦上添花。
由于壹個新生命的到來,那些父母們才被迫升格成為“父母”。而現(xiàn)實中,他們只不過是普通的男女罷了。
從理論上講,在小孩的生命初期,如果能夠得到來自父母的“足夠好”(恰當?shù)臐M足與挫?。┑恼樟吓c回應,小孩就能夠對自我產(chǎn)生良好的感覺,也能對他人感到滿意,從而發(fā)展出健康的人格特質。如果父母沒有能夠恰當?shù)卣樟虾突貞『⒌男枨螅『⒕蜁杏X受傷,不僅對自我感到糟糕,也對他人充滿失望。
但是,現(xiàn)實中,遺憾的是,父母卻是普通男女。根本無法達到小孩所期待的理想化的程度。小孩的需求無法得到充分而適當?shù)臐M足,被愛的傷痛在所難免。小孩似乎期待近乎完美的父母出現(xiàn),能夠恰當?shù)卣樟喜⒒貞麄兊男枨?,但是(問題就在這個但是),現(xiàn)實總是讓人感到遺憾,問題,小孩的問題(行為的、心理的、自殺的)就這樣產(chǎn)生了。
不僅如此,父母在生育小孩之初,就對小孩有著不同的期待。小孩別無選擇地要承受來自于父母的期待和愿望。父母要小孩認真讀書上名牌大學,壹半是為小孩將來的前途,也可能另有壹半是為了他們自己的顏面,家族的希望。這讓小孩們更多感受到的不是來自父母的愛,而是被掌控。
唉,因為小孩的到來,才被升格為“父母”的家長們,在很多方面,只是普通的男女,甚至不過是年齡大壹點的小孩。面對新的生命,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責任要去照料。而至于他們能做到什么程度,那真的要看緣份和造化了。
親子關系,其實就是這樣的壹種血緣關系。并非全部是由愛構成的。那種無私地、無條件地滿足需求地愛小孩,只是壹種烏托邦式的幻想
愛,只是親子關系中的壹部分。傷害,也可能是其中的壹部分。這是現(xiàn)實。
小孩無法選擇父母,父母也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小孩。所以,小孩無法期待父母完美的照料,父母也不能把小孩當作自己的附屬。
親子關系,只有壹個目的。那就是透過關系,讓靈魂來學習愛;親子雙方,都只有壹個責任,那就是彼此的成長。不為別的,只為減少傷害與受傷。當父母們愿意學習成長時,小孩們又如何可以只停留在受害者位置呢?
所謂的愛,或許無法用得到多少來衡量,而是可以以那個學習與努力成長的過程感受到的東西吧。
專欄回顧:修慧養(yǎng)心
感情中所有的不可能,都是有原因的
愛,越是付出就越是擁有
你變成現(xiàn)在這樣,都是父母的錯?
小孩,你需要來見心理咨詢師
跟小孩講道理,這不是愛
感情中,女人想要很多愛,男人想要很多性?
有錢,是壹種怎樣的內(nèi)心體驗?
母愛的品質,決定兒女壹生的幸福
如何才能打破自己的人生模式?
如何才能讓工作變得讓人感到快樂?
為愛癡狂:愛上他人之前,先愛自己
職場團隊中的私人情感是如何影響工作的?
如何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安全感?
如何找回自己的自信?
小孩自殺,是因為得到的愛太少?
原創(chuàng)作者:王金現(xiàn)@修慧養(yǎng)心。以探索生命智慧,滋養(yǎng)心靈為己任。致力于咨詢實務,私人執(zhí)業(yè)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