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初中生學(xué)習(xí)方法認得清自己,付得起代價

更新日期:2021-09-04 20:42:39  來源:pltea.cn

導(dǎo)讀廖瑋雯我到成都去玩,恰巧到書店參加了陳文茜和張德芬的對談沙龍,有位讀者含著眼淚向陳文茜老師提問:自己是兩個小孩的媽媽,與公婆同住,很久沒有工作,最近老公催著自己去找工作,可是自己卻沒有辦法照顧小孩,處于兩難之中的自己別無選擇……然后感慨為什么生活會是這么的難,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要受這么大的苦,她邊說邊流淚。文茜老師具體的回答我記得不大清楚,...

廖瑋雯

我到成都去玩,恰巧到書店參加了陳文茜和張德芬的對談沙龍,有位讀者含著眼淚向陳文茜老師提問:自己是兩個小孩的媽媽,與公婆同住,很久沒有工作,最近老公催著自己去找工作,可是自己卻沒有辦法照顧小孩,處于兩難之中的自己別無選擇……然后感慨為什么生活會是這么的難,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要受這么大的苦,她邊說邊流淚。

文茜老師具體的回答我記得不大清楚,大概是告訴我們她在敘利亞、阿富汗等地的所見所聞,讓大家去了解人類真正的苦難,很多罹患絕癥,遭遇戰(zhàn)爭的小孩連長大的機會都沒有,我們眼前的這點困難,相較之下,又算得了什么?

文茜老師學(xué)識淵博,視野開闊,所言所談不無道理,她告訴那位讀者,你完全可以不斷學(xué)習(xí),然后提升自己,不要絕望,無須恐懼,因為得以活著,就有希望。

是的,困境之下,你依然可以去作選擇,去求改變,如果你能擁有更為開闊的視野,明了人類所面臨的難題和苦難,然后努力去做出回答的話。

因為時間有限,陳文茜老師和張德芬老師自然無法抽絲剝繭,去給這位讀者壹個“完整的答案”,事實上,也沒有人能給她壹個“完整的答案”,誠如張德芬老師的補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難,都有自己的劇本,人生如戲,只能自己不斷提高演技去把戲演好,因為劇本很多地方更改不了,所以怨不得天怪不得人。

而我更為關(guān)切的是,為何這位衣食無憂的兩個小孩的母親會生出讓自己走投無路的煩惱,陷入無從選擇的牢籠之中無力自拔?

我想起另壹個故事,壹個女生覺得自己到了適婚年齡,在雙方父母的撮合之下,嫁給壹個家境殷實的高富帥,男生我見過,性情溫和,事業(yè)心強,應(yīng)該是個優(yōu)秀的人,在外界看來,男才女貌,門當(dāng)戶對,確實是門好親事。

他們之間最大的問題是女生并不愛他。隨之生出種種煩惱,嫌他不夠體貼,嫌他不夠擔(dān)當(dāng),抱怨他不能和自己的朋友玩在壹起,不夠有生活情趣……

選擇了嫁人,卻又不能愛人,真的是件非常折磨人的事,而且因為全家人住在壹起,隨之卷入難解難分的婆媳關(guān)系之中,又不能與愛人站在同壹戰(zhàn)線,親密關(guān)系更是雪上加霜,瀕臨破裂,女生開始發(fā)覺,所謂的家,壹如牢籠,她想要逃跑了,嫁人之前,女生從前臺接待壹路做到區(qū)域經(jīng)理,壹如職場杜拉拉,如今選擇回歸家庭成為全職太太卻要受此“屈辱”,其實這些只是個人選擇而已,既然選擇,自然需要有所承擔(dān),問題在于,她不甘心啊,就在她在“我年紀(jì)也大了,嫁個人不容易,我離開了他后還能再遇見這樣的人???”與“我不要這樣下去,不要這樣逐漸失去自己,我要獨立起來”之間想要做出抉擇的時候,他們的小孩來了。

她認為自己年紀(jì)大了,小孩壹定得要,于是選擇留下。所幸的是,她性情溫和的丈夫依然在她身邊,努力盡到丈夫與父親的責(zé)任。前段時間,看到她說“為了小孩,媽媽愿意擔(dān)負所有苦難”的時候,我的心里百味雜陳,不知應(yīng)該說些什么。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年紀(jì)大了就要結(jié)婚,愛情并不重要,父母總是對的,為了小孩可以忍受壹切……

少有人去質(zhì)疑類似這些觀點來自何方?論據(jù)何在?多數(shù)人只是對此壹味遵循不敢逾越。

很多時候,這種深陷樊籠的痛苦其實是人們自己生造出來的,人們常常將總總經(jīng)不起推敲的世間信念奉為真理,隨后對于寬廣的世界自我封閉,不敢逾越。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壹書之中談到:當(dāng)人們潛意識里將他們各自的社會里的常規(guī)信念和思想內(nèi)化成他們自身的經(jīng)驗時,就在這個過程里,他們逃避進行真正的自由的思考,因為思考會讓人產(chǎn)生焦慮。

如果我們不去思考放棄選擇。最終會在人腦中構(gòu)建出壹個道聽途說未經(jīng)思考的思想牢籠,把人困在里邊逃不出來。

哪怕逃避得了焦慮,依然逃避不了生而為人需要挺身面對的苦難,依然逃避不了生而為人必須承擔(dān)的責(zé)任。

于是人們陷入兩難的痛苦之中。

有意思的是,很多受盡生活苦難的人,相較沒有遭遇什么大的挫折,沒有切身經(jīng)歷生離死別切膚之痛的人,他們反而開始反思,祛除不理性的種種觀念,了解活著已屬不易,開始明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從而可以更為樂觀地面對生活,在絕望之中燃起希望。

我并不是說苦難本身具有意義,而是我們?nèi)绾稳ベx予那些我們無法避免的苦難以意義。

在心理咨詢的過程,尤其是情感咨詢之中,我常常談到我的觀點:認得清自己,付得起代價。

只有做到這樣才能真正讓內(nèi)心從牢籠之中脫逃,從而擁抱更為自由、寬廣的世界。

這句話說來容易,可是認清自己,卻是壹件特別困難的事情,我常常收到私信,問題的格式都是:“我現(xiàn)在如何如何(陷入愛情,事業(yè),生活困境),我該怎么辦?”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易于施行的指點,獲取簡單輕松的生活。我們期盼萬事如意事事順心,然后可以無煩無惱無懼無怖。

可是,事實遠非如此,沒人可以避開柒情陸欲生老病死,沒人能夠逃避人生之中總總難題,沒人能夠直接告訴你應(yīng)該怎樣去生活,這所有的壹切全都需要你自己去親自尋找答案。

希臘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的那句“認識你自己”至今依然熠熠生輝,他的另壹句話為此指明了壹個方向:未經(jīng)審慎的人生不值壹過。

所謂審慎人生,就是對生活去做理性的思考,去努力追尋人生的真相,而非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不加思考便將總總觀念強加于身,隨之構(gòu)筑壹個思想的樊籠,將自己緊緊地關(guān)在里面。

學(xué)會理性思考,不斷反思追問自己之后,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最終想要的是什么,想過什么生活,只有明白這點,才算認清了自己,去做抉擇時才不會漂浮不定,混亂不堪,最終心不甘情不愿地顧此失彼,悔恨萬分,也只有明白這點,才能擔(dān)負每個選擇背后的代價,去過壹個可以承擔(dān)自己百分之百責(zé)任的人生。

想要做到這些確實很難,但是對于那些不想白來人世壹場的人來說,秉持這種見地卻非常重要。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