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規(guī)則意識 > 正文
導讀 孟姐有一個兒子,之前跟著奶奶在老家生活。孟姐把他接到身邊之后,發(fā)現(xiàn)兒子有很多問題都讓她很頭疼,用她的話來說:“這個孩子從頭看到腳,都發(fā)現(xiàn)不了他的任何優(yōu)點。”...
孟姐有一個兒子,之前跟著奶奶在老家生活。孟姐把他接到身邊之后,發(fā)現(xiàn)兒子有很多問題都讓她很頭疼,用她的話來說:“這個孩子從頭看到腳,都發(fā)現(xiàn)不了他的任何優(yōu)點。”
從上幼兒園開始,兒子在學習上就顯得不那么靈光。同樣一篇古詩,別人一兩天就可以背誦下來,他用了一個星期才記住兩句。
漢語拼音學了一兩年,別人都已經(jīng)可以熟練拼讀了,他還分不清相似的字母,讀不準四聲聲調。
別的同學放學后知道寫作業(yè),會整理自己的書包。他卻永遠記不住老師布置了什么任務,不是把書包落在家里了,就是把筆弄丟了。
別人家的孩子自小就多才多藝,樂器、體育、口才、書法各有千秋,自己家的孩子除了吃得多,連體育課上的正步都踢不好。
……
類似這樣的事情,孟姐可以說個三天三夜。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好,她和丈夫想了很多辦法。
兒子上了小學之后,孟姐就把他接到了自己身邊,每天親自輔導功課。類似5加3等于8、b和d的區(qū)分這樣的知識點,孟姐都要反復講好多遍他才能記住。
孟姐努力了好久,發(fā)現(xiàn)兒子的學習成績沒有什么提升,她又給兒子請了一對一的輔導老師。
輔導老師干了兩個月,主動提出了辭職,理由是實在是教不會。
孟姐又把兒子送到了學校老師那里,每個星期天都讓兒子的老師親自輔導他寫作業(yè)。半個學期過去了,兒子的學習成績依然沒有什么起色。
經(jīng)過朋友的推薦,孟姐又給她兒子報了線上的精品輔導班。每次上課,屏幕上的老師講得繪聲繪色,兒子卻聽得哈欠連天,下了課一問三不知。
孟姐的老公也很著急兒子的學習,每天下班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兒子的學習情況。時不時就給兒子上政治思想課,給他灌輸大道理。結果兒子后來一看到他爸爸就找借口躲開。
兒子到了青春期,事情變得更糟糕了。他不僅在學習上沒有起色,脾氣也越來越古怪。每天一放學就直奔廚房找吃的。吃飽喝足之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間關上門,看上去是在寫作業(yè),卻盯著作業(yè)本半天不下筆。
父母想和他聊聊天,他要么裝傻聽不懂,要么含含糊糊地應付過去。有時說了他幾句,他竟然會扯著嗓子反擊,甚至躲到同學家里去。
兒子的轉變讓孟姐和老公無所適從,兒子原來只是學習上有問題,現(xiàn)在怎么性格也出問題了?夫妻倆因為兒子沒少起爭執(zhí),老公埋怨孟姐的方法有問題,孟姐認為是老公不操心,只會用嘴說,卻沒有實際行動。
就這樣過了大半個學期,爭執(zhí)不斷的夫妻倆終于開始反思是不是他們的做法有問題。經(jīng)過了解,他們找到了一位精通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咨詢。
經(jīng)過詳細的溝通,咨詢師幫他們分析出了幾點原因:
首先是早年夫妻倆為了打拼事業(yè)把兒子留給了家里的老人照顧,直到上小學才把他接到身邊,他們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最重要的時期。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情感上的鏈接,等孩子到了他們身邊之后,他們沒有重視和孩子培養(yǎng)感情。
其次,他們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卻又不太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采用的方法也不合理。每個孩子的發(fā)育都會存在時間上的差異,每個孩子興趣和擅長點也不盡相同。他們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給自己的孩子施加了太大的壓力。
然后是他們因為自己很焦慮,無意間把焦慮轉移在了孩子身上。孟姐和她老公都吃過不少苦,很看重學歷,當發(fā)現(xiàn)兒子學習成績不好時,內心特別焦慮。他們雖然付出了很多,但對兒子的幫助并不大,只是緩解了自己的焦慮而已。
最后是他們不太懂得怎么和孩子相處,導致孩子不愿意和他們親近。通過孟姐的描述,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孟姐和孩子的相處就是輔導作業(yè),她老公和孩子在一起時就是講道理。這種相處方式讓他們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從孟姐的育兒經(jīng)歷中,也許能找到不少父母的影子,付出了很多,卻沒有效果,甚至讓事情背道而馳。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需要尊重和理解,不是大人彌補遺憾的工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和與眾不同的地方,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學會欣賞。孩子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大人一定要重視方式方法。父母和孩子之間先維護好情感,才能談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一定不能忽視以上幾點。否則,父母付出再多,也不會有太大效果。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