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原生家庭:敢怒不敢言的背后藏著什么秘密?

更新日期:2021-08-27 13:04:46  來源:pltea.cn

導讀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懂事又聽話。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原生家庭又會對孩子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孩子長大后是否會成為我們父母期待的樣子?我有一個這樣的個案,女性,今年38歲。她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告訴她,外面的世界充滿...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懂事又聽話。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原生家庭又會對孩子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孩子長大后是否會成為我們父母期待的樣子?

我有一個這樣的個案,女性,今年38歲。她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告訴她,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危險待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作為一個乖寶寶,她選擇聽媽媽的話。于是她便被“圈禁”在這個方寸的世界。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身體一直在發(fā)育可是她的心理年齡好像停滯不前了。她成了名副其實的宅女,不愿和外界溝通過著屬于自己的生活。她按部就班的生活、學習、工作,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就這樣她進入社會步入職場,在工作中她發(fā)現(xiàn)為什么大家都不理解自己,有一位前輩偶爾拿她打趣,她心里很生氣卻不敢說出來。她這樣反而縱容了對方,讓對方變本加厲。她不善于與人溝通,有什么事也習慣壓在心底。情緒長期的積壓又得不到釋放,導致她成了一個敏感多疑又不合群的人。對于同事她是敢怒不敢言的,于是她就自已生悶氣要不就是和她愛人吵架以此緩解令人崩潰的情緒。

如今她已經(jīng)三十多歲了已經(jīng)工作十幾年了,敢怒不敢言的狀態(tài)并沒有因為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改變。最近她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問題,讓她很是苦惱。有一天她在家休息,在微信群里接到領(lǐng)導的培訓通知,于是她就著手準備轉(zhuǎn)天的培訓。

第二天正式培訓時,她才發(fā)現(xiàn)這次的培訓只是替其他部門分擔業(yè)務(wù),并不是什么業(yè)務(wù)培訓,她當即與負責這次培訓的同事聯(lián)系,并表示自已由于本職工作的關(guān)系可能無法勝任這份工作。但是在她的這位同事好言勸解下,她只能暫時接下這份差事。等培訓結(jié)束到單位后,她的領(lǐng)導對她冷嘲熱諷很不滿意。

她當時正處于一臉茫然的狀態(tài),領(lǐng)導告訴她:“前天你的工作上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你有認真的工作嗎?出現(xiàn)這么多紕漏你是怎么干活的?你是不想好好干了嗎?今天的培訓也不和我打招呼,你是怎么想的?”

領(lǐng)導的話就是一把把飛刀向她飛來,她當時什么話也說不出來,只是弱弱的說一句“微信群里有通知”。領(lǐng)導打開手機開始翻看聊天記錄,看到了培訓通知,也只說了一句“哦!那我是忘了”。她當時委屈的想撞墻,但是想著自己處理問題的不當,又滿心的自責。她在那一刻有著深深的委屈,心里有著滔天怒火卻無處發(fā)泄。這讓她想起小時候讓她至今難忘的事。直到現(xiàn)在她還清晰的記得在她七八歲的時候,她和一位女同學打架了被對方給抓傷了,在這個過程中她沒有還手,被打之后她情緒低落的回到家了,母親看到她這個樣子,氣的破口大罵便帶著她去找那位同學理論,事后又不停的數(shù)落她太“廢物”真“慫”啊。當時她真想出手將對方胖揍一頓,可是又有無形的東西束縛著她,心里氣憤至極又不敢鬧出來。

這件事她一直在腦海里不曾忘記,她也時常問自己,受氣了,為什么不敢打回去罵回去呢?從小她唯一敢大鬧的時候就是感受到自己母親受欺負了,她就一定會沖在前面保護母親。她從小從母親那里聽到的就是很多人很多事都對母親不公,所以她要乖乖的聽話。只有這樣才能安慰母親受傷的心,于是她就安然的在母親給她畫的圈里生活。直到她自己意識到這樣太壓抑,自己又無法紓解,于是她通過心理咨詢來療愈自己。

當她和我描述自己種種的經(jīng)歷時我能感受到她內(nèi)心積壓的很多的情緒。我通過催眠讓她釋放自己的情緒,清空自己。當她清理了自己的情緒,內(nèi)心的力量逐漸升起,同時激發(fā)她潛在的能量。讓她從心里充滿了力量,她才能活出自己。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問題以及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其實她的模式是從小延續(xù)到長大的,如果她自己不去打破沒有人可以幫她去打破的。工作中缺乏嚴謹?shù)膽B(tài)度又不會自我保護,一味的委曲求全并不會換來他人的善意。她在看清這部分后,在工作中有很大的改變?!安蝗鞘?,不怕事”成為她處事的信條。

背叛自己的原生家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有你勇敢的去改變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原生家庭給我們的那些桎梏和束縛需要我們自己去打破,然后才能重塑自己。有人曾說:“有的人用一生去療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療愈一生”。我們可以選擇前者也可以選擇后者,但無論怎么選擇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是我們選擇的生活態(tài)度不同。愿我們都能活出自己收獲幸福。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