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導讀:您是否正在為孩子網(wǎng)癮、早戀、厭學而煩惱?是否為孩子的自我中心和不理解家長而苦悶?是否因為自我不認同而變得生活狀態(tài)越來越差?兒童青少年各類成長困惑心理解答方法盡在這里,希望在這里找到適合您的教育方法......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逆反,大多數(shù)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都會出現(xiàn)...
導讀:您是否正在為孩子網(wǎng)癮、早戀、厭學而煩惱?是否為孩子的自我中心和不理解家長而苦悶?是否因為自我不認同而變得生活狀態(tài)越來越差?兒童青少年各類成長困惑心理解答方法盡在這里,希望在這里找到適合您的教育方法......
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逆反,大多數(shù)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都會出現(xiàn)或輕或重的逆反心理。初中時期,孩子逐漸擺脫了父母的管教,這一時期的學生,其叛逆心理往往是比較突出的。初中生的逆反心理,一直是困擾中學教學的一大難題。
初中生逆反心理最重
認為自己有逆反心理,會為了某一件事或者因為家長沒達到自己的要求,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不聽家長話,與家長“對著干”想法的,25%表示經(jīng)常有,59%偶爾有過,16%為其他。
調(diào)查中,10%的人從小學時開始有逆反感覺,67%從初中開始逆反,23%在高中時逆反。
長春市金鑰匙心理咨詢教育中心主任孟憲忠說,孩子在成長時,有兩個特殊時期有逆反心理,2歲——5歲是第一反抗期。
12歲——15歲進入第二反抗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般都在初中,生理和心理發(fā)展很快,獨立意識增強,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增加,就出現(xiàn)父母不讓做的偏做,跟父母和老師對著干。
孩子從初一開始逆反父母和朋友親密
對于孩子來說,最親密的應該是父母,但是遇到問題或者困難時,第一個選擇傾訴的對象卻不是他們。58%的孩子會在第一時間找朋友傾訴,5%會找家長說,而23%的孩子則選擇憋在心里,14%為其他。
當遇到自己想做,但父母卻不允許做的事時,38%選擇了不做;48%雖然害怕批評,但也會偷偷去做;14%的孩子即使不被支持也會執(zhí)意要做。
孟憲忠解釋,孩子雖然跟家長逆反,但對于同齡的伙伴卻變得親密,這就引出一個話題——伙伴關系。從初一開始,孩子對家庭的依戀會向伙伴群體轉(zhuǎn)變,形成親密的伙伴關系,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小圈子,孩子的言行、舉止、愛好、打扮都受伙伴們的影響,信任伙伴勝過家長和老師。
孩子因家長管得嚴而逆反
對于自己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原因,52%的孩子認為和家長管教過嚴有關,40%認為與老師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關,8%是因為學習負擔過重。
孩子們在什么情況下容易和父母產(chǎn)生矛盾呢?61%的孩子選擇因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34%覺得自己的自由被限,5%因消費和父母發(fā)生矛盾。
長春二實驗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矯穎老師稱,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獨立的愿望變得越來越強烈,對父母的權威也逐漸產(chǎn)生懷疑,他們不想受約束,也想要擺脫家長的監(jiān)護和束縛。
另外,現(xiàn)在很多父母都自認為很關心孩子,可是除了學習成績之外,他們似乎對孩子一點都不了解,所以才會出現(xiàn)越來越難溝通。
大多孩子不會離家出走
對于離家出走的想法,73%表示從來沒有過,24%偶爾產(chǎn)生過這種想法,3%常想離家出走。
孩子在什么情況下會選擇離家出走呢?65%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選擇離家出走,19%認為如果和父母之間有嚴重矛盾會選擇離家出走,16%會因父母管得太嚴,被父母打罵選擇離家出走。
矯穎稱,絕大多數(shù)孩子能很理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離家出走有時只是沖動下產(chǎn)生的想法,而現(xiàn)在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好,許多孩子即使有過離家出走的想法,也不會選擇這么做。
逆反是孩子在說“我長大了”
每天,長春二實驗中學心理咨詢室會有3個小時向同學們開放,同學們都是提前預約再來,平均每周都有20多個孩子來咨詢。
矯穎說,來這里的孩子,一般都是心情不好,或是遇到什么難題,有心事,不想和父母說,又不能和同學說。他們把咨詢當成是陪伴和幫助。
她感覺,孩子出現(xiàn)逆反的高峰期是在初中二年級。孩子們的想法很多,很想擺脫束縛,感覺不到尊重和信任時,就會鬧情緒,任性,出現(xiàn)不理智的行為。其實,孩子逆反,是在向家長或者老師提出一個信號“我長大了”。
要隨孩子變化改變教育方法
去找矯穎咨詢的孩子,有一半是和家長之間有矛盾的。她說,進入青春期后,家長們還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jīng)長大了,沒有隨著孩子的變化而改變教育的方法。即使發(fā)現(xiàn)孩子變了,但家長還延用童年教育方式。家長的教育方法,要隨著孩子的成長時時更新。
她提出,要把孩子當成大人,以平等的姿態(tài)交流。當孩子說出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時,家長首先要表達出“我看到你具備了哪些能力”,得到認可后,孩子肯定會感覺欣喜。然后跟孩子具體說,這件事合適在哪,不妥的地方在哪,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
老師和孩子溝通前先教育家長
孩子們在學校的時間最長,而在教育青春期孩子時,矯穎認為,老師一定要細心,首先教育家長。她說:“其實孩子們都想聽家長的話,得讓家長先學會改變。多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孩子,多搞一些親子之間溝通的班會。”
孩子出現(xiàn)消極心理時才會找老師,和孩子溝通時,老師要多給孩子一些支持和理解,不能讓孩子認為老師和爸爸媽媽是“一伙兒”的,就是管自己的人。
老師的高度要可調(diào)節(jié),該高的時候高,學生得認為你有能力,才能聽老師的指導。用平等的視角和孩子交流,適當還要放低一點身段,讓孩子更容易接納你。